1920年,克拉伦斯·德玛穿着世界上第一双跑鞋,在波士顿马拉松夺得冠军。在那个年代,一双乳胶中底、纯皮鞋面的鞋子已经是竞技场上的顶配,是平民大众无法企及之物。
百年之后,高科技跑鞋走入寻常百姓家,跑鞋迭代也走上了快车道。前有Adidas Boost科技问世,拉开中底竞争序幕;再有Nike Vaporfly Next%打开碳板时代,不断突破人类速度上限;后有李宁绝影,双碳板弜结构与䨻中底科技联动,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作。跑鞋的迭代带动跑者需求的越发多元化,也就不免引发一个议题:结构缓震与材料缓震,谁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就各大跑鞋厂商的动作来看,材料缓震工艺的竞争,绝对是近十年来争锋的焦点。2013年,在纽约时装周上,阿迪达斯举行了Boost科技的发布会。谁也不会想到,这种外观酷似泡沫板的材料,会成为阿迪在未来五年内横扫所有跑鞋厂商的秘密武器,包括Nike。
2014年,Ultraboost发布,成为很多跑者心目中的“顶级缓震”跑鞋,售价也一度高达四位数;同年,肯尼亚选手基梅托穿着Adios Boost 2于柏林马拉松夺冠,创下2:02:57的世界记录。
阿迪达斯一家独大的情况,直到四年后才被打破。2017年,Nike发起了大名鼎鼎的“Breaking 2”计划,与现役马拉松最强选手基普乔格联手,挑战马拉松跑进2小时。虽然最终以25秒之差挑战失败,但是基普乔格脚下那双名为Vaporfly 4%的碳板跑鞋,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跑圈。
搭载了Zoomx的Vaporfly Next%在两年后大规模涌入赛场,一时间在竞速领域有了垄断的势头。在2019-2020年,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的领奖台几乎完全被Vaporfly next%承包,这种超弹泡棉+碳板的新奇脚感,也让国内外跑者纷纷为之买单。高达85%以上的回弹率和0.1g/cm3不到的密度,使得Zoomx在性能上比Boost高出不止一个段位,也就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跑圈顶流的位置。
再之后的故事,大家应该都知道了。2020年开始,国内外品牌展开了顶级跑鞋中底科技的疯狂内卷:2020年,搭载Pwrrun PB的索康尼啡鹏打响第一枪,搭载䨻科技的飞电2elite成为国产竞速鞋扛把子,搭载巭pro的飞影PB则是成为碳板鞋性价之王;2021年,阿迪达斯携Lightstrike Pro卷土重来,国产的匹克、安踏、361也有了澎湃、氮科技、quikflame等顶级中底的加持。
到了2023年,训练跑鞋的材质竞争也拉开序幕。361的碳临界、李宁的训练䨻、中乔的巭turbo,将耐用性提高的同时,回弹和轻量化水平也有准一流水准,因此赤兔6pro、强风等训练跑鞋也备受跑者青睐。
不难发现,材料缓震的发展大趋势就是轻量化、高回弹,而这也是材料缓震的最大优势。
Boost系列是跑鞋中底回弹性能的一个里程碑,回弹率首次突破70%;而之后Zoomx、䨻等超临界发泡Peba材质则在解决了重量问题的基础上,把回弹性能拉到了新的高度,并能在较长的距离内保持活性不衰减,创造出了马拉松赛场上的诸多神话,在场外,也带给所有跑者更舒适、高效的训练体验。
在轻量化方面,放在10年前的EVA时代,谁也想不到竞速鞋能用上40mm的厚度,还能做到200g左右的鞋重。但现在,对于顶级的竞速鞋,这些已经成为标配,足见泡棉进步的巨大力量。更轻的鞋重配上更厚的中底,"物理外挂"名不虚传。
但是,材料缓震也并非完美。一方面,厚底设计,加上过于强调软弹,导致很多超临界发泡泡棉在稳定性方面有缺憾。在马拉松的后半程,亦或是跑者脚踝力量不足的情况下,崴脚风险增加。
另一方面,泡棉的开发在缓震上限方面有限制。对于超大体重的跑者来说,一般的泡棉缓震可能不足以支撑其体重,而中底材料的开发,目前也无法突破负荷上限。
相比之下,结构缓震一直是跑鞋中相对小众的设计。美津侬的Wave结构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结构缓震科技代表,由此衍生出来的Rider系列、Inspire系列和预言系列都相当有名。此外,阿迪达斯的刀锋战士、4D打印跑鞋、Nike的Shox科技、on跑的镂空设计,也都是结构缓震的代表。
至于结构缓震的优势,则是很好地弥补了材料缓震的不足。最直观的体现为,结构缓震的稳定性和缓震上限要明显优于材料缓震。
单一的中底泡棉,由于偏软,在偏大的体重压力下有被踩穿的风险,而结构缓震自带的刚性材料具有更强的韧性,能够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,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预言系列会有“两百斤体重也踩不穿”的风评。
不过,单一的结构缓震也有明显的缺陷,一方面,是重量偏大,预言系列的鞋重直逼400g,让人咋舌;另一方面,大面积结构件的植入,会让整体脚感变得比较生硬,对大部分跑者来说不太讨喜,这也是预言系列非常小众的原因。
既然材料缓震和结构缓震各有利弊,那么,如果把他们结合起来呢?没错,近年来,越来越多顶级中底材质+结构缓震的产品出现在了跑者视野当中。
首先试水的是李宁绝影。在全掌双层䨻科技的加持下,绝影的缓震本就足够澎湃,但是这还不够。在设计师的大胆创新下,绝影以双碳板为基材,打造了全新的结构缓震——弜科技。利用碳板的超强韧性完成能量回收,再借助䨻材质将能量完整地反馈出去,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动力外足弓,脚感相当澎湃。
在绝影的基础上,飞电3Ultra把弜结构前移,实现向前向上的动力助推,同时在马拉松的后半程,弜结构持续储蓄和释放能量,达到提高跑步经济性效果。
可以说,未来的跑鞋市场,材料决定性能下限,结构创新决定性能上限。在中底材料已经内卷到瓶颈的状态下,将更有新意的结构设计融入中底中,也许能打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。同样的,这也需要品牌和设计师更多的创新思考与魄力。未来,我们拭目以待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