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原标题:缺斤短两商家被挂黄牌何以引来支持声一片?
弓长
据7月31日澎湃新闻网报道,近日,海南三亚某菜市场,两家正在营业的摊点被挂上了缺斤短两的黄色警示牌。当地市场监督管理所回应称,挂牌目的是督促商家改正违法行为,挂满30天后就可以撤下来。除了三亚,广东深圳、山东济南等地也采取过类似措施。
对此,有网友打趣“顾客质疑老板不够秤的时候,老板可以说他们是官方认证的缺斤短两商家”,有网友表示“建议全国推广”……尽管也有人质疑如此执法是否简单粗暴,但支持、点赞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。何以如此?
首先,诸多消费者“苦‘鬼秤’久矣”,为此花了不少冤枉钱。现实中,对商家不诚信经营行为,消费者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发现,监管部门对商户进行挂牌“认证”,相当于是一种明确告知,提醒消费者注意维护自身权益、监督商家的行为。
其次,对商家缺斤短两的行为,现有的行政处罚手段有一定的纠偏效果,但相比之下,挂黄牌的效果可能更佳。对商家而言,商誉是立身之本,“坏名声”带来的影响比“短平快”的处罚更有痛感。在一些地方,挂牌警示已经成为公开行政处罚结果的重要方式。
第三,挂牌对商家而言是一种震慑,也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。在挂牌期间,商家依然可以正常开展经营活动,一方面,这可以提醒商家对此前缺斤短两的行为进行反思,另一方面,这可以视为对接受公众监督的一种认可。
市场监管是复杂的综合性工作,除了严格依法行政外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、灵活处理新情况新问题,一直是有关地方和部门鼓励的方向。比如,一些城市对于首次小微违法行为不处罚,只是口头告知或提醒;一些地方针对商家失信行为采取信用积分管理措施。
创新执法手段,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,维护公平竞争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。对此,人们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,多一些“让时间检验结果”的意识。未来,类似的执法创新和尝试或许还会有,对此,不必急于下结论——一项举措究竟效果如何,不妨“让子弹飞一会”。
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
标签: